急性中风来得突然,香港每年就有1.3万宗新症,绝大部分是与「三高」有关,长年累月的不良生活习惯已变成「隐形杀手」!有医生指,近30%中风个案是由心房颤动引起,会造成手脚、肾、肠中风,后遗症影响更大,有一半以上患者会出现 残障,提醒65岁或以上的人士定期以血压计或相关手机应用程序检查心跳。
往往没有征兆可塞住不同位置
中风有时候比癌症还可怕。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心脏内科教授萧颂华表示,「中风」是源于中国古文,意指突然、短时间内发生,当脑部有部分血管被阻塞或爆裂,脑组织不能得到充分的养份及氧气,便会导致脑细胞坏死。
香港每年就有1.3万宗新增个案,数字名列世界前茅,其中70%个案是因为「三高」,即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引起,「但被阻塞的血管较为细条,对患者的影响较细」;其余个案则由心房颤动引起,其影响性亦较大。
萧颂华解释,当心房颤动心律不规则时,会令心脏血流不佳,进而产生血块,阻塞动脉血管,造成脑中风,甚至「塞住不同位置」,包括手脚、肾、肠中风,血块所影响的血管可能大至半厘米至1厘米,其中造成20%至30%个案死亡,有超过一半以上个案,在中风后会出现 残障,包括半身不遂、言语不清、不能进食等。
他续说,心房颤动引起的中风,往往没有任何征兆,且一般都是突袭式,以眼中风为例,因为视网膜血管阻塞,视力会突然变得模糊;如果手脚中风,则因血液供应被堵塞,会出现肌肉剧痛;至于肠中风则会出现犹如腹膜炎般的痛楚;而肾中风严重者,更会引发肾衰竭。
年纪愈大宜定期检查心跳
中风也被视作「老人病」,萧颂华表示,心房颤动的患者中,每人就有1人有机会中风,65岁或以上则每人就有4人,80岁或以上更增加至每10人就有1人会「中招」。他建议,年纪愈大的人士,应定期以血压计或相关手机应用程序检查心跳,如果心跳时快时慢、不平均,就代表有问题。
或要求家庭医生「把脉」,一旦检测到出现问题,及早以药物控制,可以减低中风机会达70%。若患者在病发后的「黄金3小时」内急救,可减轻康复后的残障程度。不过,他指一般难以做,例如患者在晚上睡觉时发病、家人没有发现问题,医院后已经出现延迟治疗,因此认为预防胜于治疗,他鼓励都市人注意饮食及多做运动。
感谢阅读
本篇文章素材来源编辑于TOPick,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