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门诊来了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他个子不高,腹部很大,满月状的脸庞也符合我对他体型肥胖、超重的认知。这种体型,再加上我多年的诊治经验,对于他的病情,我已经猜的八九不离十了。
果然,他翻到一页报告上停了下来,然后递到我手边让我看,说自己连续两年体检,这些数值都比较高,但之前自己没太注意。
我看了看他递过来的报告,生化常规项目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两个大大的箭头提示着超标,此外还有多项不正常,基本可以确定为混合性高脂血。
他说去年医生给他开具了阿托伐他汀等药物,也告诫他注意饮食,多锻炼。但因为自己平时事务繁忙,所以药物都是断断续续地吃,甚至有时候容易忘记服药,就会在接下来的几天多吃几颗,以求“以多补少”。
结果,近2个月,身体突然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大便干燥,基本上两三天才解一次,同时伴随胸痛的症状,医院检查。
听完他的话,我有点“恨铁不成钢”。因为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遵医嘱,擅自用药。最后,症状轻的可能就出现点副作用,严重的甚至能导致身体器官衰竭,比如肾衰竭!尤其是他汀这种药物,更是要注意,避免犯错!
一、吃他汀,3个错误别再犯!常见错误一:断断续续服药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疗效也最确切的降低胆固醇药物之一就是他汀类药物。
多数他汀类降脂药的血液浓度高峰,在服药后1~6小时出现,但仍然需要14天至28天左右,才能真正的检查到血脂相关指标的下降。
也就是说,无论何种降低血脂水平的药物,都必须连续服用28天以上才能见到疗效。而断断续续服药,除了会导致药效不佳外,还可能导致身体耐药性提高。
例如:辛伐他汀口服后1~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14天起效,4~6周作用达高峰;阿托伐他汀服用之后,一般是1~2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28天或可达到最大降脂疗效;
而且尽管存在一些副作用,但是和服药的收益相比,患者不用过于担心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因为已经有观察性研究发现,癌症和非血管死亡风险,不随他汀类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常见错误二:擅自加大用量
很多患者以为,加大他汀药物剂量,就能提升药物的降脂效果,因此,感觉指标降不下来时,都会擅自加大他汀类药物的用量。
可是,虽然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的降脂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与剂量有关。但是,即使剂量加倍,他汀的降脂强度也只能增加约6%。而大剂量服用他汀,对中国人等亚洲人种来说,风险过高,更容易产生强大的副作用。
即便在临床上,想进一步降低胆固醇指标,首选的方法都是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等,非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绝不会盲目增加他汀类药物的剂量。
以阿托伐他汀钙为例,常用起始剂量为10mg/日,可适当调整为20mg/日,但需谨记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量,且一般剂量调整时间间隔为4周或更长。
常见错误三:他汀和其他降脂类药物混合使用
常见的其他降脂类药物,包括依折麦布和贝特类药物,而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的联合使用一直是医学界高度重视的问题。
早在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确定“在他汀药物基础上使用烟酸缓释剂和非诺贝酸胶囊的获益不再大于风险”后,立即撤销了他汀类药物联合用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用药批准。
而且,两种类型的药物联合使用,本身就会提升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因此,不建议患者擅自将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联合使用。
不过,他汀毕竟是一种药物,不管如何注意,长期服用的情况下,还是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掌握应对这些副作用的方法,对这类人群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二、长期吃他汀,警惕2大副作用,教你如何应对在长期服用他汀的副作用中,肌肉产生的不良反应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也是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