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并不是血液中的油脂,而是血液中所有脂类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适当的血脂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需物质。但如果血脂水平偏高,就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会引起血压、血糖等指标异常。
血脂既可以在人体肝脏、脂肪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称为内源性血脂;也可以从食物中摄入吸收,进入血液变成血脂,称为外源性血脂。
正常情况下,内源性血脂和外源性血脂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血脂代谢平衡。当从食物中摄入的多了,自身合成的就会减少,反之亦然。
但如果两者不能维持平衡,如长期食用大量高脂食物,就可能形成高血脂。过多的血脂会在血管内沉积,造成血管狭窄,还会引起血管钙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形成血栓,诱发心梗、脑卒中等疾病。
高脂血症属中医的“痰证”、“虚损”、“胸痹”、“眩晕”等范畴,可从肝、肾、脾三脏论治。肝有肝气、肝阴,若肝阴暗耗,肝阳偏亢,化风内动,上扰清空,脾虚化源衰少,则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所藏,致使肾水不足,肝失滋荣,肝阳上亢,可发为头痛、眩晕等症。肝为刚脏,赖肾水以滋养,肝肾阳虚则头眩目干,腰膝酸软,心烦胸闷等,治以养肝、柔肝、补肾、滋阴之法,常可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
怡康医疗西医院中医内科的段俊春大夫中医药临床经验30余年,造诣深厚。段大夫医病医心,术业精微,潜心于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类风湿疾病等疾病的诊断。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段大夫在诊疗高血脂、高血黏过程中,根植传统,师古而不泥古,方药独树一帜,每以活血化瘀立论,善调补肾阴肾阳,遗方用药,屡屡见效。病于无形之中,疗效独特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受到广大心脑血管患者的青睐。
消补并用,降脂柔脉高脂血症是中老年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现其罹病年龄有逐渐下降的趋势,高脂血症与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及时降低过高的血脂,对防止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的发生均有重要的意义。
高脂血症多见于40岁以上形体较胖的人,按其临床表现多属中医的胸痹、惊悸、眩晕、头痛等病症。中医认为,胖人多湿盛,中年以上之人肾气渐趋衰减;胸痹、惊悸,又多为胸阳不振、浊阴之邪上乘所致;眩晕与头痛除痰湿为患、清阳不升之外,又往往与肝热上扰有关。
其总的病机为本虚而标实,本虚以心、肾、肝、脾亏损为主,标实即内在痰湿、血瘀、气滞及邪热等。
针对此病机,治则必须兼顾补肾清肝,活血通络,化瘀消积,化浊降脂。
依据上述原则,经过段俊春大夫长期的临床实践,筛选了淫羊藿等数味中药。方中淫羊藿为主药,其性味辛甘而温,能温肾壮阳、补益精气,兼通行气血、祛湿化痰,补而不滞,温而不燥。其余药为辅佐:生山楂酸甘微温,长于化瘀,同时还能消油垢之积及痰饮而悦脾气;川芎味辛微甘而气温,可行血中之气滞,畅血中生发之机,而使血能自生,消中寓有补意;泽泻甘寒,渗湿通络,祛邪不损正;决明子、陕青茶均苦甘而凉,功能清肝泻热,补益肝肾,悦志爽神,且有清头目、消积滞之效。
数药相配,共奏补肾壮阳、益阴悦脾、利湿化痰、活血行气、清肝泻热之功,可使真阳充,元气振,痰湿、瘀血、气滞及邪热得除,血行流畅,脉络濡润,确证其有明显的改善症状、增强体质、降低血脂作用。
处方牛黄粉(人工)20g,三七粉50g,生水蛭50g,西洋参70g,何首乌粉75g。研末装0号胶囊,每日3次,每次5粒(可服30日)。
验案举隅年3月10日,患者李某。手持西医化验单问我:血脂高并有脂肪肝,中医是否能治疗。现吃西药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美降脂),效果不明显。我答:中医可以治疗。先开了10剂汤药。10天后患者来告之,汤药实在喝不下去了。我随即开出上方。2个月后,某日,该患者欣喜若狂来到我处告之,脂肪肝没有了,血脂也正常了,并拿出化验单和B超单让我看,说真不可思议。
段俊春中医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委员
擅长领域:风湿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病、冠心病、心律不齐、心肌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悸、三高症、动脉硬化、癫痫、神经衰弱、抑郁、失眠、脑血栓、泌尿系结石症、痛风、糖尿病等。
坐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全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