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疾病以往被视为“老年病”
但近年来不少中青年相继中招
这种疾病就是高脂血症
如何治疗高脂血症?
医院心病科刘萍主任医师为大家介绍。
血液“富贵病”,祸害真不少高脂血症,指的是血液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的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疾病;单纯总胆固醇升高者称为“高胆固醇血症”,单纯甘油三酯升高者称为“高甘油三脂血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者为“混合型高脂血症”。此外,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也是血脂代谢紊乱的一种。所以高脂血症,又被称为血脂异常。
长期高脂血症易导致动脉硬化加速,它是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还可导致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脂肪肝、胆结石、急性胰腺炎等疾病,
对于高脂血症患者,现代医学提倡尽早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主要适应证为高胆固醇血症,对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有一定疗效。但近年来发现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产生肌损伤、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在中老年患者、大剂量使用患者中尤为明显。
中医降血脂,首先应分型如何安全控制血脂?刘萍医生表示,“中医药通过个体化辨证施治可以有效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症状、预防高脂血症发生及进展、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势。中医降血脂,首先应分型。临床多将高脂血症分为脾肾阳虚型、脾虚湿盛型、肝肾阴虚等型。”
脾肾阳虚型
常表现为胸闷、气短、怕冷、手脚冰凉、面色白、腰膝或腹部冷痛、久泻久痢、颜面或肢体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对于这类高脂血症患者,可选用实脾饮或附子理中汤加减温补脾肾、降脂化浊。
脾虚湿盛型
常表现为面色萎黄、体型丰满、四肢疲倦乏力、头身沉重、眼睑或下肢浮肿、腹胀、胃口差、易腹泻;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滑。对于这类高脂血症患者,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除湿、化浊降脂。
肝肾阴虚型
常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手心脚心发热、颧部潮红、夜间出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对于这类高脂血症患者,可选用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滋补肝肾、养阴降脂。
中西医结合,化气虚痰瘀“高脂血症的病机关键在于虚、痰、瘀。由于痰浊、血瘀、湿热、外邪等引起脏腑亏虚,心气不足,脾失健运,肝郁气滞,直至肾精亏虚,血脉失养,水谷精微敷布及气血运失常,痰浊、血瘀内停,最终导致高脂血症的产生。治疗上主张采用健脾益气、化瘀活血法,临床采用经验方——冠心康加减,配合西药服用,能够有效控制血脂水平。”刘萍医生说。
刘萍医生介绍,冠心康以《金匮要略》中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基础加减化裁而成,由黄芪、瓜蒌、丹参、薤白、半夏、益母草等药物组成,方以黄芪为君,瓜蒌化痰、丹参活血共为臣药,薤白、半夏、益母草化痰活血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既补高脂血症气虚之本,又治其血瘀、痰浊之标,标本兼顾,“气血同治”。长期临床观察表明,复方冠心康对高脂血症患者有调脂之功效,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轻、中型冠心病有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长期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除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饮食是引发高脂血症的关键因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严格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摄入。刘萍医生建议:“高脂血症存在隐匿性,为了及早发现尽快治疗,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至少每年测一次;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因素的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一次血脂。”
转自:《上海大众卫生报》记者:冷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