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总是将血脂(包括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和血磷脂)高于正常即称为高血脂症。但高血脂症中,因不同原因所诱发的患者,其治疗原则往往是不同的。有的甚至大相径庭。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采用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标准,将其分为五型,改用“高脂蛋白血症”的名称,但其本质仍然是血甘油三酯和血胆固醇的异常增高。
PART1高血脂症如何诊断?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mmo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mmol/L。
2、高甘油三脂血症: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mmol/L,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既总胆固醇5.72mmol/L。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27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
4、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9.0mmol/L。
高脂血症系指血浆中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由于血浆中脂质大部分与血浆中蛋白质结合,因此本病又称为高脂蛋白血症。血脂包括类脂质及脂肪,类脂质主要是磷脂、糖脂、固醇及类固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血浆中的胆固醇除来自食物外,人体的肝及大肠也能合成。当食物中摄入胆固醇过多或肝内合成过多,胆固醇排泄过少,胆道阻塞,都会造成高胆固醇血症。
甘油三酯是食物中脂肪经小肠吸收后,被消化为非化脂肪酸及甘油三酯,进入肠腔,经肠粘膜细胞再合成甘油三酯,并形成乳糜微粒,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同样,甘油三酯也可在肝内利用碳水化合物——糖类为原料而合成,可见多食糖类亦可使甘油三酯升高。
血浆中的脂蛋白是脂质与蛋白质结合的复合体,按密度不同,可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四种,其中高密度脂蛋白是高脂血症的克星,高密度脂蛋白愈高,血脂利用率愈高。
高脂血症的诊断依据目前根据电泳可分成I、Ⅱa、Ⅱb、Ⅲ、Ⅳ、Ⅴ等六型,各型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也不一致。我国健康人总脂的正常值为-毫克%,胆固醇-毫克%,三酸甘油酯90-毫克%,脂蛋白毫克%以上,高密度脂蛋白40毫克%以上。高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又可引起胆石症,所以危害很大。
PART2白桦茸提取物抗氧化和降血脂功能的研究白桦茸是一种生于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多糖体、真菌多肽、桦褐孔菌素、桦褐孔菌醇、多种抗氧化三萜类化合物、有机硒、有机锗、叶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单宁化合物、黑色素类、低分子多酚类及木质素类化合物等超过种有效成分。每克白桦茸活性酶含量高达30单位,是灵芝的55.6倍。
据食品科技期刊《食品研究与开发》刊登的梁丽雅(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等根据雄性SD大鼠动物实验撰写的“桦褐孔菌醇提物抗氧化和降血脂功能的研究”论文,桦褐孔菌(白桦茸)醇提物具有较好的体内抗氧化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活性,并可以改善血清的血脂水平。据曾小龙(广东教育学院生物系,主任、副教授)发表在《广东教育学院学报》的“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论文,桦褐孔菌的三萜类化合物和类固醇有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血压、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临床观察到桦褐孔菌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的作用,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减轻症状,与常规降压药合用有协调作用,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且平稳。通过观察了54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发现应用桦褐孔菌水煎剂的患者4周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其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组织相关科研机构进一步研究表明,白桦茸中的超氧化岐化酶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清除色斑,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三萜类可以调节血压,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总黄酮类可加快氧化血红细胞的生成,加快脂代谢,降血脂。现代人饮食生活方式多样,工作和生活压力负担增大,个人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不正确导致高血脂发病率持续上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血脂异常人数达到了1.6亿,人数仅次于高血压患者。对于“三高”的高发人群中老年人来说,经常饮用俄罗斯进口的野生西伯利亚白桦茸有助于清脂降压,防患者于未然。
欲知产品更多详情请拨打--!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