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和饮食结构改变,高脂血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治疗达标率低,具有极大危害性,是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出现高脂血症后需及时控制病情,以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常规降脂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效果欠佳,血浆置换是通过血滤机将血浆分离,
弃去高浓度脂质血浆,并将分离出的血液有形成分输回体内,可有效将血浆中过高甘油三酯去除,并给予异体血浆、免疫物质、白蛋白和凝血因子等的补充,以改善术后内环境紊乱,降低胆红素和内毒素水平,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本研究对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年2月至年12月高脂血症患者4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男23例,女17例;38~54岁,年龄(46.34±3.13)岁。发病时间5个月~13年,平均(3.51±0.21)年。其中,单纯高脂血症有15例,合并糖尿病有15例,合并高血压有10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头晕乏力、头痛等症状,尿常规和肾功能均正常。
1.2 方法。所有患者给予降脂药物进行长治疗,治疗6个月以上,在血脂水平复查后若无明显降低则采用血浆置换治疗,先安装管路后进行预充,双侧肘静脉穿刺,建立采血和回输通道,并向血细胞分离机输入患者红细胞压积、体重和身高等,并自动计算总循环血量等。置换液采用0.9%氯化钠针和4%白蛋白
针,抗凝剂选择柠檬酸盐。置换过程注意加强心电监护。在治疗开始为避免发生低钙血症,需给予20ml10%葡萄糖酸钙液体口服。在血浆置换手术后对凝血常规、血脂等进行复查和记录,并继续给予降脂药物口服维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脂水平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SPSS22.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 结果
经治疗1周和3个月患者血脂水平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所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高脂血症的身体的损害具有全身性、隐匿性和进行性,其直接损害为引发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并导致众多相关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胰腺炎、脂肪肝和肝硬化,还可导致肾脏毛细血管阻塞,引发顽固性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等。另外,高脂血症还可导致糖耐量异常,促使糖尿病和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引发高尿酸血症、周围血管疾病等。除此之外,高脂血症患者一般比较肥胖,
其长期负重且活动受限,容易出现腰椎间盘脱出症、关节和腰背疼痛等。常规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基因疗法、透析等,但常规疗法效果有限,尤其是对于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肥胖症、肝功能异常、药物过敏、血脂水平极度升高的患者来说,常规治疗疗程长且难以有效控制血脂。在治疗上,应尽快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预防急性胰腺炎发生。而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血浆置换是迅速降低甘油三酯的有效方法。
血浆置换是利用离心分层置换方法,操作简单,可快速、选择性将血液中病理成分去除,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高,跟长期服用降脂药物比较,采用血浆置换方法进行治疗更经济,且有利于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大大降低心脑血管意外风险,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在血浆置换过程中,应用葡萄糖酸钙口服可有效预防低血钙的发生,还可防治麻木不适,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血浆置换是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和置换血浆,将血浆中致病因子有效清除,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为常见血液净化方法,在临床多种疾病治疗中均适用。有研究显示,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尤其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有利于延缓疾病进展。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给予降脂药物进行长治疗,并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结果显示,治疗1周和3个月患者血脂水平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所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的应用与可行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