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SARS-CoV-2)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并要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应按照三个月的日常使用量动态准备SARS-CoV-2感染相关中药、抗SARS-CoV-2小分子药物、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
众所周知,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超强传播力,作用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再叠加老龄人口、有基础疾病者、免疫力低下等脆弱人群数量多,由此带来的巨大威胁绝不能等闲视之。
如今,防疫逐渐放开后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与新冠病毒共存?尤其是在病毒反复变异,疫苗接种效果难以达到完全理想状态情况下,安全可及、疗效好的新冠口服药成为必不可少的解药之一。
而针对目前新冠病毒的变异特性以及不可避免的人口流动,中国或将面临与新冠共存的长期境况。而疫苗作为前端预防的重要手段,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但面对高免疫逃逸性的毒株,既往疫苗接种/感染建立的免疫屏障与病毒传播之间的平衡也能被打破。以最近被热议的奥密克戎XBB.1.5变异毒株为例,北京大学副研究员曹云龙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美国奥密克戎亚型在年夏季后的传播系数保持在1左右,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流行,但XBB.1.5毒株的出现打破了美国近半年的平衡,并在近期快速扩散,该毒株已占到美国新检出毒株的40%以上;其研究还显示,即使完成三剂Corona接种+BF.7突破性感染,对于XBB.1.5的中和活性仅为5。这些都提示了进一步接种高保护力疫苗的必要性。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28日,我国60岁以上老人未接种疫苗的仍有万人,加之亿全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人群。如何通过更优效疫苗和“特效”药来控制疫情的传播、降低整体病死率也成为了当下防控疫情的重要解题思路。
01.三重优势下,“国产新冠口服药”迎来新的增长点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以下简称:“第九版诊疗方案”)就推荐了几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奈玛特韦,以及阿兹夫定。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介绍,这几个抗病毒药物早期使用都可能减少重症的发生,缩短病程、缩短病毒排毒的时间。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本土已上市的新冠口服药或将迎来新的“增长点”。
其中,于年7月25日经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冠成年患者的阿兹夫定,是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其在中国和俄罗斯进行的III期临床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阿兹夫定在轻、中度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国家成都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主任岑小波表示,“阿兹夫定临床治疗剂量下暴露量或药物浓度远远低于非临床试验中引起毒副作用的剂量,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窗,从目前给药周期看,阿兹夫定基本上只用吃7天,这样剂量的用药是可以保证其安全性的。”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