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青年出现心肌梗塞的比例逐年增加。和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发生心肌梗塞通常起病急骤,病症凶险,多无先兆不适而突然发病,易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早起猝死率高。
心梗离年轻人有多远?
急性心肌梗死,这个在以前几乎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生的疾病,近年来正越来越多的在年轻人身上发生。许多年轻人认为自己正值花样年华,身体健康,离死亡尚且遥远,于是随意挥霍青春,谁知道死神却一直在他们的周围徘徊,随时都会出手。
虽然年轻人没有冠心病,没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在某些诱因下同样会发生心梗,所以心梗其实已经里年轻人不远了,可以说一不留神就会来到眼前。年轻人发生心梗的主要诱因
1.过度烟酒
过度吸烟会加速血管硬化和斑块形成,容易发生血管痉挛或破裂。而过度饮酒会使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当两者相加到达一定程度,心脏和血管过度负荷,就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2.过度劳累
如今熬夜成了许多年轻人的习惯,或者一些社畜们为了工作不得不频频加班,于是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掏空了。我们的心脏无时无刻都在跳动,但如果我们不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心脏也会跟着受累,并最终停止工作。
3.暴饮暴食
饮食无节制会给年轻人带来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风险,这些疾病都会增加急性心梗的发生率。
4.精神过度紧张
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增大,许多年轻人长年累月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精神紧张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同样会诱发心梗。年轻人如何预防心梗?因为年轻人多数身体健康,没有基础疾病,因此预防心梗其实并不难,答案就是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适当运动,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心梗发生时如何救命?
1.及时发现心梗
我们可能都在电视剧中看到过这样的画面:突然愣住,捂住胸部,然后倒地,医院。
真实生活中往往没有那么戏剧化。大多数患者是在胸口出现压榨样、窒息样疼痛,范围如自己手掌大小,疼痛比较深,没有确切边界。有时肩背部、胳膊也会出现疼痛,有些人还会有头晕大汗淋漓等情况。
另外,心梗的疼痛也可能表现为:肩膀痛、胃痛、咽喉痛、牙痛等,有些甚至不痛,仅仅是乏力、冷汗、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些不典型的症状也是耽误心梗治疗的重要原因。所以高危人群要时时对心梗保持警惕。
既往有心绞痛发作的患者,要记住心绞痛的发作一般为3~5分钟,一旦超过15分钟,很可能是心梗。
有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动脉斑块等高危因素的人,当出现胸口不适,或者不同寻常的胃痛、肩膀痛、咽痛甚至牙痛时,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2.减少或停止运动
当怀疑心梗发生时,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停止一切活动,就地休息。有条件最好平躺,如果难受得躺不下,安静的半坐也是可以的。
医院就诊。医院就诊真的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第一,去医院路上、自己挂号检查,这些过程都挺折腾的,可能加剧心梗恶化;
第二,如果没有人陪在身边,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很可能错失最好的抢救时机。
3.立即拨打
在急性心梗的死亡病例中,约有50%~70%的人医院前没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
心梗发生后,及时就医非常重要。当怀疑心梗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有医嘱的话,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小板药都可以吃。
4.减少瞎折腾「三不要」
第一,在没有明确血压的情况下,不要服用硝酸甘油,以免发生低血压,增加休克的风险;关键还是,没有医嘱,不要乱吃药;
第二,在没确定患者有昏迷、动脉搏动消失的情况下,不要盲目进行心肺复苏;
第三,网上流传的心梗「救命」之法咳嗽、拍胳膊,千万不要采用。
记住:面对心梗,患者自己能采取的有效措施很少,保持安静平静,不给医护人员添乱就已经是最大的帮助了。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有些心梗在发生前一段时间会有前驱症状,比如突然胸闷、心悸、气短,这时千万不要大意,医院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才是最好的方法。
意外并不可怕,学会应对才重要!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有用的话,请帮忙转发给您的朋友,让他们也学会这些应急安全自救知识吧,谢谢!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