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的耳朵几岁了吗?
先做一个小测试↓
1、带上耳机,讲手机音量调至中等
2、点击下方视频,对照顺序表
你能够听到几档声音?
听到12k赫兹的声音,
代表你的耳朵<50岁
听到15k赫兹的声音,
说明你的耳朵<40岁
听到16k赫兹的声音,
表示耳朵<30岁
听到17k-18k赫兹的声音,
耳朵则<24岁
听到19k赫兹以上的声音,
说明你的耳朵还是“小鲜肉”,<20岁
(一般人的听力频率范围是20~Hz,但每个人能听到的最高频极限是不同的,因此测试结果仅供参考哦~)
那么,到多少赫兹你就听不见了呢?
听完之后是不是需要静一静……
如果你的耳朵年龄比身体年龄大,
那你一定要继续往下看了↓↓↓
耳内细胞损伤不可逆
我们的听力之所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就是因为负责将声音信号传送给大脑神经的内耳毛细胞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衰亡。要知道内耳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也就意味着一旦听力损伤开始出现,将无法恢复。
正常人也会出现生理性耳鸣;当你用手捂住耳朵,或者侧躺压住耳朵时,总能听到“嗡嗡”声,把耳朵放开,或者翻身了之后,耳鸣就没有了,这种就叫生理性的耳鸣。
但大部分的耳鸣不是持续性的,一段时间后会自己消失,一般来讲不会有实质性的危害。可如果在睡眠充足、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出现了长时间、持续性耳鸣,就必须引起重视了。
耳鸣危害大!不容忽视
长期耳鸣会出现精神、心理障碍,如大声吼叫、脾气暴躁等。这些心理障碍又会加重耳鸣,如此循环,导致免疫力下降,而诱发其他疾病,如健忘、忧郁症以及老年痴呆症等。
导致耳鸣的原因非常多,如耳部疾病引起:耵聍栓塞、非化脓及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耳硬化症、梅尼埃病等。此外,全身性疾病如贫血、血压过高或过低也会引起耳鸣。
现在的年轻人当中,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紊乱等同样是耳朵的“杀手”。
这些习惯很伤“耳”,你有没有中招?
常用耳机听音乐
很多人爱用耳机听歌,并且音量喜欢将音量调高,甚至周围人都能听得到。但其实当你觉得低频听着舒服,同步上升的中高频音量已经过响,很容易损伤听力,时间久了还容易造成耳道、耳廓充血,影响血液循环。
常处于噪音环境中
KTV、网吧、游乐园、演唱会场馆、体育赛事现场等往往环境嘈杂,在里面待上几个小时,耳朵就可能感到不适。不少年轻人热衷各种热闹的场合,殊不知这些娱乐性噪音正是听力的“隐形杀手”。
自行频繁挖耳
许多中老年人都会在家中备有挖耳勺,耳朵稍有异物感就拿出来挖几下。单纯掏耳朵本身,并不会直接造成听力下降。如果掏耳造成了机械创伤或感染,如损伤外耳道皮肤、鼓膜、甚至是听骨链,就可能导致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听力下降。
八个方法,帮你保护听力
1.保持低音量
日常建议的安全音量水平是低于85分贝,持续时间不超过8个小时。如果听者在听音的过程中感到耳内疼痛或者耳鸣,那么声音可能就太大了。
2.戴耳塞
在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场和其他噪音巨大的场所,使用耳塞来保护听力。正确使用耳塞,可将噪音接触降低5至45分贝。
3.使用适配的耳机
选择合适的耳机(最好是降噪耳机),可让使用者用较低的音量就能听清。经常在火车或飞机上使用个人音频设备的人应考虑使用降噪耳机。
4.重视听力安全等级
设定个人音频设备的听力安全等级,即在安静环境中将音量调到不超过最高音量60%的舒适水平,这也是保持低音量收听的一个办法。
5.让耳朵休息一会
去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事和其它嘈杂的场所时,时不时地到安静的地方待一会,减少接触噪声的总时长,让听觉器官得到休息。
6.避开巨大声响
在噪音巨大的场所,尽量远离扩音器等声源。待在相对安静的区域也能减少噪音的损伤。
7.减少使用音频设备的时间
除了降低音量,还建议将每天听音频设备的时间限制在一小时以内。
8.注意听力损失的迹象
如出现耳鸣,听门铃、电话铃和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在电话时),或者在其它嘈杂环境中跟不上别人的谈话,应当考虑听力受损,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如果已经患有了耳鸣该怎么办?哪些治疗措施可以缓解急性耳鸣?什么食物能吃、什么食物忌食?更多预防措施就在本周日《健康帮帮忙》节目,专家替你解答耳鸣困扰!
2月11日(周日)上午9点《健康帮帮忙》
本期主题是
耳鸣了,好困扰!
小小感冒耳鸣,怎会变耳聋?
来自身体的警报,耳鸣怎么办?
掏耳人人爱,耳屎竟然是个宝?
常用耳塞,小心"霉菌"来搞事!
本期健康帮帮忙
教你解除耳鸣警报
耳根清净,不再嗡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