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是血浆中的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是人体生命细胞代谢需要的最基础的物质。
血脂中有4个老大,分别是甘油三脂、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这4兄弟其中某一个指标偏高,变为高血脂症。
怎么确定自己有没有患高血脂?
血脂的检测是最直接快捷的确定自己有没有患高血脂的途径,通过检测血脂,有很明显的数值显示。
正常血脂范围:
总胆固醇:2.8~5.17mmol/L。
甘油三酯:0.56~1.7mmol/L
胆固醇脂:2.8~5.17mmol/L。
如果这3项出现升高现象,可能是血脂升高了,要注意。
高血脂对身体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可能会危害到人们的心脑血管健康,可能会诱发心梗、冠心病、中风等疾病产生,这些疾病度身体健康影响是很大,平时在生活中要多注意,预防高血脂出现。
高脂血症的3个常见误区
只有肥胖的人才得高血脂症
不少人认为,只有胖人才得高血脂,瘦人可以高枕无忧。
但实际上,高血脂并不是胖人的专利,很多体型苗条的人也会得,因为脂代谢异常并不单纯是因为摄入脂肪过多导致的。
长期每天大量地吃糖,也有可能造成脂代谢异常。有些人瘦,可能是因为患了糖尿病,糖尿病能造成脂代谢异常。
所以,理想体重的苗条人,也不可对高脂血症掉以轻心,应同样重视预防。
饮食无油最好
有些人认为高血脂只是吃油多造成的,带点儿油的东西都不能吃。
这种认识过于片面,因为适量的油不仅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脂肪酸,促进人体吸收维生素等有益物质,还能预防胆结石。
即便在节食减肥的时候,每天也需要至少20g膳食脂肪才能维持胆汁的正常分泌。
如果膳食脂肪摄入不足,还会造成脂肪酸缺乏,而损害皮肤的健康。
摄入胆固醇越低越好
胆固醇过高会引起很多心血管疾病,但胆固醇也是人体维持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
它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且人体的免疫系统只有在胆固醇的协作下,才能完成其防御感染、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三大功能。
而且好的胆固醇又是脂质的清道夫,它可以将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处理分解成胆酸盐,通过胆道排泄出去,从而形成一条血脂代谢的专门途径。
所以,高脂血症患者也应适当的摄入胆固醇,并不是摄入胆固醇越低越好。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脂肪
不少人认为只有“看得见的脂肪”(如动物油、花生油、豆油、橄榄油等以及动物外皮,如鸡皮、鸭皮等食物),尤其是烹调用油才是膳食脂肪的唯一来源,自然认为炒菜少用油就算是限制脂肪了。
其实日常食用的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脂肪。
“看不见的脂肪”——顾名思义,就是不容易为人所注意的脂肪,如肉类、蛋类、奶制品、动物内脏、豆制品,还有坚果类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开心果、松子等都含有较多量的脂肪,即使谷类、蔬菜、水果中也含有微量的脂肪,如果过多食入这些“看不见的脂肪”也会导致脂肪超量。
且这些看不见的脂肪恰恰又是人们容易过量食入的,肥胖也往往会由此而来。
摄入脂肪过多会引起高脂血症、肥胖等疾患,此外,如果单纯由碳水化合物提供过高的能量,超过身体的需要,也会转化为内源性脂肪在体内蓄积。
鸡蛋与高脂血症
鸡蛋营养丰富,每个鸡蛋含蛋白质5~6g,且绝大部分是白蛋白,同时还含有5~6g脂肪、30mg钙、1.5mg铁、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及B族维生素等。
因此,鸡蛋历来是餐桌上的佳品。
但鸡蛋黄的胆固醇含量较高,每个鸡蛋黄约含mg胆固醇,相当于成年人一天胆固醇的需要量。
因此,人们担心高脂血症患者吃鸡蛋会加重病情。
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蛋黄中除含胆固醇外,还含有十分丰富的卵磷脂,而卵磷脂可以使胆固醇酯化,使之变得稳定而不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
美国的营养学家给动脉硬化患者服卵磷脂治疗,3个月内患者的胆固醇从mg下降到mg。
美国学者曾对名32~63岁血脂正常的男子进行试验,半年中他们每天吃两个鸡蛋,6个月后血脂仍在正常范围内。
英国科研人员的研究也证明,每天1个鸡蛋,对血中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影响。
此外,鸡蛋里含有较多的蛋氨酸和钙,也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的作用。
牛奶与高脂血症
牛奶是营养佳品,对大白鼠的实验证实,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有清除血中过量钠的作用,因此,能防止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的发生;
其中的蛋白还有助于保持血管的弹性,延缓动脉硬化。牛奶中所含的乳清酸能影响脂肪的代谢。
牛奶中还含一种耐热的低分子化合物,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牛奶中所含的钙质和胆碱,具有促进胆固醇从肠道排泄、减少其吸收之功。
因此,牛奶是一种可以降低胆固醇的食物。且牛奶中含钙、钾等元素较多,对防治冠心病、高血压也有好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