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匠在过去是挺吃香的一个职业,老话说“大旱三年,饿不死手艺人”,而屠夫就是靠手艺吃饭的职业。
体格壮硕的杀猪匠出现时,凶猛的恶狗都得敬而远之,其能够轻而易举地撬动上百斤的肥猪,轻易抡起数十斤的锤子和斧头。
可明明看上去身强力壮,力大如牛的杀猪匠,为何寿命普遍都不长呢?
杀猪也会影响寿命?杀猪匠是中国传统农村中的一种职业,每逢春节前的那段时间,杀猪匠们就要开始忙碌起来了。
过去,在我国农村地区养猪还很普遍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或多或少地饲养一些猪,每逢过年的时候,村里的杀猪匠就会提前去各个农户家里购买活猪,然后运送回自己家中暂养。
等到年三十的前一天晚上,杀猪匠们就要开始忙活了,他们会在深夜时分就起床,开始料理张罗要宰杀的活猪。
先用草绳将猪的四肢绑牢,然后用特制的猪杀匕首迅速刺入猪的颈动脉,使其大量失血死亡。
接着再剖开猪的腹部,将内脏全数取出,杀猪匠们往往会在猪刚死后就迅速放血,然后立即烫毛去皮,把猪肉处理干净,这样处理出来的猪肉最为新鲜,也最适合拿到集市上销售。
在猪杀好之后,杀猪匠们就要马不停蹄地,将猪肉用箩筐挑运到镇上的集市上去销售,由于一头肥猪的重量可达一两百斤,要在天亮前赶到集市,对体力和耐力的要求都非常高。
尤其是我国农村地区多山地崎岖,要赶到集市都需要行走十几里地,这对杀猪匠的身体都是相当大的负担。
然而,尽管工作强度大,杀猪匠的收入也并不高,他们大多是采取提供劳动换取猪肉的方式获得报酬。
每宰杀一头猪,主人家只给他们少量的肉款,剩下的就通通都是杀猪匠自己卖掉赚取差价,而要想在集市上以低价卖出所有的肉品,也必须特别拼命才行。
再加上,杀猪匠的工作时间集中在凌晨和清晨,他们每天都要熬夜达旦才能完成工作,长此以往对身体健康的损害可想而知。
据统计,绝大多数杀猪匠的寿命都不太长,有的人五六十岁就去世了。
杀猪匠寿命短的原因杀猪匠这一传统职业在我国农村地区历史悠久,他们为农村居民提供屠宰服务,确保居民有新鲜的肉食。
但是,由于杀猪匠的工作性质,他们的平均寿命往往较短,杀猪匠的作息时间极不规律,每逢杀猪季节,他们往往深夜起床准备,天还未亮就开始忙碌。
杀猪后还要赶到集市售卖猪肉,直到中午后才能回家休息,长此以往,生物钟紊乱是难以避免的。
这种长期的昼夜颠倒,睡眠质量难以保证,也会对杀猪匠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风险。
要知道杀猪匠的工作强度大,抬猪、杀猪、剥皮、肢解,这些动作对体力要求极高,丝毫不比采煤矿或建筑工人逊色。
然而,农村医疗条件限制,许多杀猪匠患有职业病而不自知,比如,长期进行猪肉处理可能导致皮肤疾病,而抬重物等劳累工作也可能导致腰痛、关节炎等问题。
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职业病会严重危害杀猪匠的身体健康。
同时,杀猪匠的饮食结构不合理,他们吃肉吃多了,缺乏蔬菜水果,猪油摄入过量也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烟酒过度更是雪上加霜。
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让杀猪匠“富贵病”找上门,长期高脂肪饮食还可能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问题,严重影响健康。
除此之外,杀猪场所的卫生条件也对杀猪匠的健康造成影响,杀猪场普遍卫生条件较差,空气质量也不佳。
杀猪匠长期在此环境工作,更易患呼吸系统疾病,此外,猪身上的病毒、细菌也可能通过空气、食物等途径传染给杀猪匠,导致疾病。
杀猪匠的收入及社会地位较低,也是导致他们寿命短的原因之一,收入不稳定带来的生活压力,以及社会地位低所面临的歧视,都会对杀猪匠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缺乏社会支撑和幸福感,也会缩短寿命。
杀猪匠的健康与寿命:一个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