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人中风,全家发疯。”今天是年10月29日,第16个“世界卒中日”,医生提醒市民预防中国致死和致残榜首的卒中,市民应当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与高血糖情况的发生,同时健康科学饮食。一旦发现身边的人1张脸出现不对称,或者2只胳膊出现单侧无力,或者聆听对方讲话,发现言语不清。医院就诊,争取在发病4.5小时之内的黄金抢救期内接受治疗。
中风,又称“脑卒中”、“脑梗死”,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它的特征是四高——高发生率,所有年龄阶段都会发生,60岁以上风险大幅提升;第二,高致死率,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第三,高致残率,是中国排名第一的致残的原因;第四,高复发率,患者一年内又中风的占比达20%。“一人中风、全家发疯”说的就是卒中。
第16个世界卒中日,华中医院(医院)举行了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他们接诊的人中,哪类人是高危群体呢?
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郭飞:
“临床实践来看,应该还是六十多、七十多岁是最多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应该还是逐渐升高。那么从可控的危险因素里面,高血压是最多的。那么再就是其他的这些高血脂、糖尿病、然后还有心脏疾病啊,特别是像房颤、还有一些心脏瓣膜疾病的这些人是容易高发的。那么对于深圳来讲有一个特点,就是青年注重的人群可能比其他的地方要多一些,血管的发育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义诊现场,咨询的大多是五六十岁或者以上的中老年人,已经70多的陈女士,有1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拿着日前拍的CT进行咨询。
陈女士:
“我今天我去神经内科已经看了,医生说最好是再做一个核磁共振。我们老年人尽量自己能够自理的话,是不是那就更好一点。”
医生提醒,预防中风,除了要规律健康的生活外,更要针对每个人身上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和预防。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郭飞:
“房颤要吃药或者说做手术、做消融;有些是永久性房颤的,要吃抗凝药,防止血栓形成。长期的动脉硬化,就要吃阿司匹林定降血脂。血压高的要控制血压,血脂高的控制血血脂,血糖高的要把血糖控制好,把这些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控制住。”
研究表明,脑中风后因缺血坏死的脑细胞每分钟可达万个,堪称“烧脑”。对于脑中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从发现到治疗,每节约一分钟,都会为患者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赢得一份保障,因此准确及时地识别卒中非常关键。郭飞教大家一个口诀叫做“中风”。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郭飞:
“中风,‘1’是一张脸,嘴巴有没有歪?舌头伸出来有没有歪,或者眼睛是不是有一边看不到。‘2’就是两只胳膊,把手平抬起来,看看手有没有一边偏侧的麻木或者没力气。‘0’就是聆听,听一下说话有没有大舌头,或者听不懂别人说话。那么还有现在增加两个,一个就是平衡,走路不稳、头晕这种要小心。还有一个eyes,就是刚刚说的看不清东西。”
临床上的黄金抢救时间一般是4.5小时内做静脉溶栓,6小时以内我取出血栓。而最新的研究,有些病人24小时之内完成取栓的效果也不错。也就说随着医学进步,更多的病人可以获得更加积极的治疗,避免出现死亡或者残疾。但是,一旦出现明显的上述症状,还应当尽快拨打,前往医院就诊,不要在家观察,更不要反复找亲友协商,以免贻误最佳救治时间。
记者:梁轶林
编辑:郑添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