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医在线
这几天,秋雨绵绵,气温骤降。
上周,浙江大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们忙坏了,基本上每天都能接诊到四五个脑出血患者。“经常是前面的手术还没做完,马上又有新的患者收进来了”。
医院了解到,脑出血病人确实明显增多了。
图文无关
气温骤降脑出血患者增多
“最近杭州气温骤降,医院里收治脑出血的病人明显增多。
”“眼下正值季节转换,对于有高血压、血管硬化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如果气温下降,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一下子升高,就特别容易引起脑血管破裂。
”近年来,张建民主任发现,临床上发现脑出血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脑血管破裂,很大程度上和血管老化,血管壁变薄有关,这本来是老年人多见的问题。但近年来,不少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也发生了脑出血的情况,年纪最小的甚至只有20多岁。
”张主任说,年轻人发生脑出血,除了先天因素外,主要是因为生活习惯导致的。比如,不良饮食习惯,年纪轻轻就得了高血压、高血脂,又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好,不重视,等到发生脑出血意外的时候已经晚了。
此外,现在年轻人大多工作压力大,平时很少有时间运动,经常熬夜、加班,这样会让脑血管长期处于紧张、高压状态,会长时间收缩,有些薄弱的血管壁一旦承受不住压力,就会破裂出血。
身边有人发生脑出血,你该怎么办?
怎么判断到底是不是脑出血?
张建民主任说,脑血管疾病的表现有很多种,比如头痛、恶心、呕吐、昏迷,还会有肢体麻木或偏瘫、说话不清、嘴歪等。在没有影像检查的前提下,即使是医生,也不一定能明确判断到底是脑出血还是脑梗。
“但是,如果病人在短时间内陷入昏迷,观察瞳孔,发现瞳孔散大,两侧瞳孔大小不一样,这样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发生脑出血,在临床上,这是需要立即做开颅手术的指征。
”张主任提醒,如果身边有人发生脑血管意外,建议做到以下三点,对接下来的救援能起到帮助——
一、帮助患者呈平躺状态。以免患者失去意识,发生跌到、摔倒等二次伤害。此外,平躺呈静止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出血,避免病情在短时间内加重;
二、保证患者脸朝侧面。因为脑出血患者,有些会伴有呕吐症状,这样做的目的是以免发生呕吐后,呕吐物堵塞患者气道,引起窒息;
三、第一时间拨打。在打电话过程中,尽量保持镇静,准确描述患者发病前后的状态,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评估,医院救治。
张主任说,无论是出血性卒中还是缺血性卒中,一旦发生,时间就是生命。尽量在最短时间里,赶医院是关键。
今年6月,杭州市脑卒中急救溶栓地图及相关App正式启用,这个系统由浙江省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浙医二院神经内科与杭州市急救中心共同设计开发。目前,杭州市共有24家卒中中心。
记者俞茜茜
通讯员方序鲁青郭俊
编辑金晶
制图李前芳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