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中,血脂检查是常规项目,究竟查的是什么呢?
临床上常说的血脂主要指血浆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医院检查的血脂项目各有不同,但其中四个指标必不可少: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除此之外,其他三项数据超标,都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年修订版)》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早期血脂异常可能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在体检时才发现。
如果我们不以为意,长此以往,血管中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随着血运被推向远端的细小血管,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脑梗等严重后果。
在临床上,近40%的猝死者是首次发作便导致死亡的。
“他汀”降脂,效果最好
高血脂病人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调节,血脂仍然不能降至正常水平,那就需要用药物治疗了。
目前降血脂的一线治疗药物是“他汀”(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脂水平,可能缩小斑块体积,最重要的是,能令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稳定地贴在血管壁上,不掉下来。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更何况每天都要吃的他汀类药物,说明书还列了一长串不良反应,真是令人心慌慌。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3个,包括:肝功能损害、肌病(横纹肌溶解)、升高血糖等。
但与高血脂的危害相比,这些不良反应都是可以克服的。具体怎么做?往下看
Q:如何应对肝功能损害?
A:定期监测肝功能,大部分患者停药后肝酶水平即可下降。
Q:如何应对肌病损害?
A:服药初期监测肌酸激酶水平,若无异常,无需常规监测。
Q:如何应对血糖升高风险?
A:简言之,管住嘴、迈开腿。
总的来说,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虽然很多,但是绝大多数人耐受良好,不良反应很少发生。
血脂达标,药也不能停
服用他汀一段时间后,血脂水平达标了,很多人就想着是否能减少药量或停药。要注意的是,在做这种决定之前,一定要听从医生建议,不能擅自做主,也不能以保健品来代替他汀。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大,血脂水平会逐渐上升。一旦停药,本来达标的血脂又会回升,因此可以说,服用他汀属于高血脂病人终身要坚持的“事业”。
血脂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从食物中摄入的,一种是体内生成的。
减少食物中摄入胆固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脂,因此,清淡饮食,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类食物、高糖高脂食物等,都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很重要。
本文:中广核健康管家《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联合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